必看!牛云老師詳細解讀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
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即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重磅發布。
| 圖片源自新華社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擘畫新藍圖。
熟悉牛云老師的都知道,牛云老師在鄉村振興領域,對農產品的營銷及商業模式設計有獨特見解,擅長解讀農業農村部文件。特別是去年,牛云老師陸續提出和深化了農文旅商深度融合理論,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創新思路,與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精神高度契合。
接下來,我們將從六個方面出發,結合牛云老師獨創的技術營銷學和文創賦能思維理論,為大家詳細解讀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
壹
技術賦能:二維碼與三維碼助力農文旅商融合
牛云老師獨創的技術營銷學,以四維廣告營銷學為理論內核,強調通過二維碼、三維碼、AI數字人等工具重構生產端與消費端的連接關系,其核心思想與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數字鄉村建設、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高度契合。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路動態追蹤,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01
農產品溯源與品牌塑造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提升農產品質量,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通過二維碼、三維碼技術,可以實現農產品的全程溯源,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信任。同時,借助智慧包裝物升級,將農產品打造成數字品牌,結合文創思維講好品牌故事。
例如,圍繞淮南2000多年歷史的豆腐文化,打造“淮南壽縣八公山豆腐”文創產品,通過二維碼實現分享營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農業與商業的融合發展。
02
文旅資源整合與推廣
在鄉村旅游景區設置二維碼、三維碼,展示文創旅游地圖、建立掃碼墻、打造AR互動場景區。游客掃碼可獲取景區景點介紹、歷史文化故事,還能參與互動體驗。
例如,伏羲廟冰箱貼借助AR三維全息碼技術,打造沉浸式文化互動體驗。通過這些方式整合鄉村文旅資源,提升游客體驗,將游客變成農產品和文旅商品的銷售渠道,促進文化、旅游與商業的融合。
03
鄉村治理與服務優化
“一村一碼”方便鄉村百姓辦事,落實村級小微權力監督體系。村民掃碼可實時了解村里及政策相關信息,參與村級事務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貳
AI驅動:智慧農業與文旅產業升級
01
智慧農業生產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AI可用于農業生產全過程。通過傳感器和衛星圖像,AI能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病蟲害情況,實現精準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為農文旅商融合提供優質農產品基礎。
02
文旅個性化服務
利用AI分析游客的興趣偏好、消費習慣等數據,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鄉村旅游線路推薦和服務。例如,根據游客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或民俗體驗的不同需求,定制專屬旅游方案,提升游客滿意度和重游率,推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03
商業智能決策
在農產品銷售和文旅商品開發中,AI可分析市場數據,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勢,幫助企業和農戶做出更明智的生產和銷售決策。例如,通過分析電商平臺數據,了解消費者對不同農產品和文旅商品的需求,指導生產和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促進商業發展。
叁
數字人創新:拓展農文旅商營銷場景
01
農產品直播帶貨新主播
數字人可作為農產品直播帶貨主播,24小時不間斷直播,介紹農產品特點、優勢和文化內涵。其形象和風格可根據農產品定位和目標受眾定制,吸引更多消費者,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業與商業的融合。
| 牛云老師運用數字人講解農文旅商深度融合
02
文旅虛擬導游與文化傳播者
在鄉村旅游中,數字人擔任虛擬導游,為游客提供景點講解、文化介紹等服務,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還能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傳播鄉村文化、民俗風情,增強鄉村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03
商業活動虛擬代言人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人形象作為鄉村農文旅商產業的虛擬代言人,通過社交媒體、線下活動等進行宣傳推廣,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費者,促進農文旅商產業協同發展。
肆
深度融合實踐:數字品牌與文創賦能
01
打造數字品牌館與文創融合店
運用“數字+”技術,結合智慧云碼技術將農產品升級為數字品牌,建設當地數字品牌館,展示和銷售農產品及文旅商品,實現商品互聯共享。同時,在景區開設文創融合店,以農特產品的旅游商品化為新銷售載體,通過共享分享模式,以文創賦能城市發展。
02
建設網紅打卡點與代言人海報
在當地景區打造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利用“數字+”技術,游客掃碼即可自動生成代言人海報,在社交媒體上推廣地方風土人情、旅游文化和土特產,還可建立電商通道,直接銷售地方產品,實現農文旅商的互動融合。
03
開發“城市有禮”文創產品
以地方標志性文化元素、特色農產品等為基礎,借助“圖城天下”綜合平臺,打造農文旅商深度融合三件套:文創土特產+文創伴手禮+手繪智慧地圖,充分彰顯城市人文精神與歷史文化底蘊,促進文化、農業、旅游和商業的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
伍
三大落地場景,推進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
01
農產品品牌數字化升級
通過“中國數字品牌節”模式,打造縣域農產品超級IP(如“圣川牛蒡”案例),利用AR包裝碼呈現種植故事與文化屬性。基于“營銷五段論”構建私域流量池,將農產品消費者轉化為分銷節點(如“分享裂變二維碼”激勵體系)。在農產品流通環節嵌入區塊鏈碼,自動執行分賬結算(如農戶、物流、分銷商按預設比例分成),減少中間環節損耗。
02
農村電商渠道重構
通過保時客烽火臺計劃,融合30000家線下渠道店(縣域級保時客網點),實現“一縣一店一碼”,線下掃碼直連“萬店同播”平臺,形成分布式倉儲與即時配送網絡。用快印客全息AI數字人駐場線上商城,結合消費者畫像提供個性化推薦,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轉化率。
03
鄉村文化價值激活
用天通文創賦能,將非遺技藝、民俗故事編碼為數字藏品(NFT),通過掃碼互動實現文化變現(如“遇見漓江”文旅案例)。 搭建數字村牌,消費者掃碼即可進入虛擬村落參與農事體驗,同步觸發線下文旅消費。
陸
創新商業模式,探索農文旅商融合新路徑
碼鏈經濟模式:以二維碼為入口,打通“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全鏈條。例如,智慧村牌系統在村口設立互動屏,掃碼可查看本地特產、預約民宿,數據接入政府鄉村振興平臺。
數字品牌聯營體模式:通過“數字品牌館”線上平臺聚合縣域特產,線下通過碼客汀旗艦店打造體驗中心,實現區域品牌孵化與反向定制生產。
農服SaaS平臺模式:整合土地流轉、農資采購、農技培訓、產銷對接等模塊,通過AI農技顧問和分布式直播矩陣,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銷售能力。
技術營銷學體系本質是通過“創新思維+數智工具+生態渠道”重構農業價值鏈。在中央一號文件的指引下,其商業模式可從“產品數字化”向“產業操作系統”升級,最終實現“讓每個紅薯都有二維碼,讓每個村莊都有數字分身”的愿景。此路徑不僅響應政策號召,更將催生萬億級農商融合新市場,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